8月10日高升网,媒体+清远西牛麻竹笋融合发展工作室在清远英德成立,首创“媒体+”聚力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室。
媒体+清远西牛麻竹笋融合发展工作室在清远英德成立。
据介绍,该工作室是清远、英德两级农业农村局进一步落实“媒体+”聚力清远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重要载体,依托央广网、南方农村报、清远日报、清远广播电视台、英德广播电视台、英德市融媒体中心等中央、省、市、县等媒体平台,工作室将从“媒体+创意”“媒体+渠道”“媒体+品牌”“媒体+人文”和“媒体+科技 ”等五大方面,整合媒体+资源,讲好产业故事,提升品牌影响力,携手推动西牛麻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媒体+创意——做西牛麻竹笋品牌打造的“宣传者”,提升产业知名度与美誉度。
聚焦西牛麻竹笋“鲜嫩爽脆、绿色生态”的核心价值,通过主流媒体专题报道、社交媒体创意传播、海外平台文化输出等多维度宣传,塑造“中国麻竹笋之乡”的集体品牌形象。将联合餐饮行业协会、全球连锁餐饮集团、电商平台开展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推广计划”,让西牛麻竹笋成为粤菜文化走出去的“味觉使者”,持续提升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。后续还将邀请知名美食博主、生活达人、新农人网红等,实地体验麻竹笋种植、采摘、加工过程,制作体验式短视频,以创意方式制作麻竹笋主题的美食挑战视频,在各网络平台发布,通过网红效应,引发话题讨论,带动产品热度提升。
媒体+渠道——做西牛麻竹笋市场引领的“推动者”高升网,构建产销对接新生态。
以“需求导向、精准赋能”为原则,搭建“媒体+产业+市场”联动平台。通过市场调研、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,为麻竹笋产品开发提供市场洞察。将策划“西牛麻竹笋万里行”系列活动,在黑龙江、重庆、广西、浙江等地举办品鉴会、产业对接会,推动麻竹笋进商超、进餐饮、进电商平台,助力产业拓展全国市场。并强化“媒体+招商”功能,邀请省、市餐饮行业协会、餐饮企业家到基地参观、交流、洽谈,吸引上下游企业、投资机构关注清远,推动产业链延伸与项目落地。
媒体+品牌——做西牛麻竹笋品牌形象的“塑造者”,擦亮岭南农业金字招牌。
探索建立“公用品牌+企业品牌+产品品牌”的品牌体系,统一公用品牌标识、统一宣传口径,讲好“清远好风土”“西牛麻竹笋”品牌故事。用好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四级媒体队伍,挖掘西牛麻竹笋的历史文化、种植故事、加工工艺,助力竹加工产业扩大宣传推广知名度。
东北厨师现场烹饪麻竹笋美食。
媒体+人文——做西牛麻竹笋文化赋能的“践行者”,讲好产业振兴好故事。
以“文化根脉滋养产业灵魂”为路径,深入挖掘西牛麻竹笋产业背后的文化基因。通过纪录片、专题片、非遗档案等形式,记录麻竹笋种植技艺、特色村发展、新农人创业等鲜活故事,打造“一笋一文化”的IP矩阵。联合文化机构开发麻竹笋主题文创产品,举办“尝鲜季”“品笋节”等活动,让麻竹笋产业成为传递岭南农耕文明、彰显乡村振兴成效的“文化载体”。
媒体+科技——做西牛麻竹笋融合创新的“守护者”,驱动产业升级新动能。
以“创新引领、数智赋能”为方向,关注麻竹笋产业全链条升级。宣传智慧农业技术在麻竹笋种植中的应用,如智能灌溉、病虫害监测等;跟踪深加工领域创新,如竹笋休闲食品、生物质提取等项目的进展。通过媒体平台链接科研机构、企业与农户,推动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发展,助力麻竹笋产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提升”转型,打造乡村振兴的“科技样板”。
近年来,清远以工业思维深耕农业,推动麻竹笋等优质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,2024年底,清远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99.25万亩,全年鲜笋产量151.36万亩。全链综合产值109.65亿元,成为清远市“五大百亿产业”中首批突破百亿产值的农业产业。
清远西牛麻竹笋一桌菜
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后续将以工作室为新载体,通过常态化媒体联动、精准化市场营销、专业化人才培育,结合清远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,定期与央省市县级媒体联动,讲好西牛麻竹笋故事,策划“西牛麻竹笋万里行”系列活动,打造“竹农达人”矩阵,让“媒体+”清远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见效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采写:南方农村报记者张妮静
摄影:南方农村报记者李卓然 李思乐高升网
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